陜西?。豪瞎I園區的文化嬗變
編者按
城市因工業而起。隨著城市經濟發展,城市空間布局也在不斷發生著改變。
西安市具有一定歷史年代且規模較大的傳統老工業聚集區主要分布于大慶路地區、幸福路地區、灞橋地區等。伴隨著城市發展,西安一些老工業園區破舊衰敗。它們,是城市工業文明興盛的記錄者,也是城市歷史發展的見證者。挖掘老工業園區文化價值,對于傳承城市歷史文脈、體現地區文化特色、豐富城市文化內涵、提升城市文化素養,有著重要而積極的意義。
近年來,西安老工業園區紛紛實施“騰籠換鳥”,進行改造提升。這一方面是對城市工業遺產的保護再利用,重現歷史記憶;另一方面也為老的工業空間以及周邊區域注入新的活力。一些老工業園區的改造在城市更新中,為城市提供了多元化發展模式,成為體現城市文化特性、凝聚城市品格的新地標、新名片。近日,記者走進3個老工業園區,感受它們的再生與發展,以及附著其上的城市歷史文化記憶。
老鋼廠 奏響時代新樂章
2020年7月8日,正午時分,陽光熾熱,肆無忌憚地炙烤著這里:敞開著的大門銹跡斑斑,一塊塊墻磚露出原本的灰黑色模樣,樓道里的扶梯和欄桿漆面早已剝落,每一處無不顯現著這個地方的老舊滄桑。讓人醒目的,是斑駁陸離的墻面上,爬山虎正斗志昂揚地攀爬著,綠油油的葉子無懼烈日的曝曬。
這是位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校內的老鋼廠設計創意產業園。昔日的舊廠房,透出的生機依然無限。
歷經歲月風霜的老鋼廠,是老一輩西安市民的城市記憶。1965年10月25日,一個設備先進、年生產能力5000噸的特鋼鋼絲車間在西安建成投產。這是老鋼廠的前身——原冶金部五二廠。鋼廠實現了當年搬遷、當年建設、當年投產,在當時創造了我國鋼鐵工業搬遷史上的一個奇跡。改革開放時期是老鋼廠“激情燃燒的歲月”:能夠生產出軍工產品5大類70多個鋼號近300種規格,產品多次榮獲部省優質產品獎項,鏈條用鋼絲被評為國家銀質獎。然而到了1998年,老鋼廠因債務等諸多困擾,面臨停產轉型。隨后,老鋼廠被收購,并在原有基礎上改造成老鋼廠設計創意產業園。
“我是搞建筑的,所以對園區的定位是設計創意產業聚集區,包括建筑設計、廣告設計、服裝設計等。在2013年,我們啟動了改造工程?!崩箱搹S設計創意產業園創始人全建彪說。據介紹,老鋼廠在改造過程中,充分結合了西安歷史文化和工業遺址地位,采取了局部拆除、局部更新的再生手法,拆除利用價值較低的建筑和構筑物,將空間資源進行整合,連通內院和街巷的交通網絡。小節點上,保留工業特色景觀,將簡單舊物藝術化,高大的煙囪、巨大的齒輪成了景觀雕塑。園區內除了保留原有的廠房建筑外,生產設備也一并留下,開闊場地的景觀中心,也是在舊物利用的基礎上改造成了花池綠地。除此之外,改造中還保留了大量的原生樹木,最大程度減少對原有景觀的生態破壞。
經過改造后的園區景觀別具一格,吸引著西安市民的眼光,也吸引了秦禹涵等4個小伙子的到來。2018年,30歲的秦禹涵和朋友在園區創辦了西安等閑內容引擎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拔覀兪侵谱鞫桃曨l的,這里環境不錯,很多視頻的拍攝直接就在園區取景?!鼻赜砗f,目前公司一天能制作幾十條短視頻,批量生產高質量內容。
如今,老鋼廠設計創意產業園50畝的場地上,聚集著等閑內容引擎、紅人裝淘品牌體驗館、蘇酶咖啡等諸多設計、文化、互聯網科技等創新類企業。年輕有創意的后浪們,正在賦予這個老廠區無限的活力。據全建彪介紹,園區從2016年開放至今,吸納了150家企業入駐,舉辦了近百場設計交流、藝術展覽、創意生活類交流活動,園區年產值攀升至10億元。
作為西安城市創意引擎和工業遺產存量盤活的踐行者,老鋼廠已成為全國舊工業遺存改造再利用的優秀代表園區。廢棄的廠房里雖然沒能再次發出轟鳴聲,然而屹立的建筑并未就此沉睡,它們正在奏響屬于這個時代的青春樂章。
紡織城 功勛章上話蝶變
皺紋雖爬上了張紅娥的眼角,但她每每回憶起紡織城的往事,眼里仍會閃爍灼灼的光。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紡織城里就有工人俱樂部、電影院、酒吧以及連排的百貨商店了,是西安最繁華的區域之一?!?020年7月10日,曾為西北國棉四廠紡織女工的張紅娥回憶說,紡織城的10萬紡織女工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里曾大辦時裝秀,是西安的“米蘭時裝周”。
時光回溯到半個多世紀以前,作為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重點建設項目之一,西北國棉三廠、四廠、五廠、六廠和西北一印形成的紡織城在灞水以西、浐河東岸崛起。鋸齒般的廠房沐浴著金色的霞光,在白鹿原下熠熠生輝。圍繞紡織業,各種機械制造、物資運輸等企業也紛紛在這里落地,紡織城一時成為大型企業云集、產業工人聚集的地區。最鼎盛的時候,這里的紡織工業總產值占全省工業總產值的14.5%,曾一度占據全西安一半的紡織業產值。
然而,20世紀90年代,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個體民營經濟異軍突起,傳統的紡織行業面臨著挑戰。由于產品結構老化,品種單一,技術改造投入不足,紡織城的多數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陷入困境,瀕臨破產。2009年,歷經改革的陣痛,由紡織城企業成立的西安紡織集團外遷洪慶工業園,紡織城地區的發展也由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土生土長的西安人賈海軍每每提到這段歷史,總是感慨萬千:“希望能夠在傳承紡織城文化的基礎上,發展新的產業來重現紡織城往日的輝煌?!辟Z海軍是東方國際設計師產業園負責人,他正身體力行地踐行著他的這一目標。
近年來,灞橋區政府通過聚合交通資源、生態資源和人文資源優勢,積極打造文化產業聚集地。東方國際設計師產業園、半坡國際藝術區等文化產業園應運而生,古老的紡織城正在蝶變。
如今,站在位于灞河新區的東方國際設計師產業園中,遠眺白鹿原,青山依舊,灞水長流。所不同的是,集文創產業基地、設計企業基地、五星級地標主題酒店、全能復合型辦公為一體的大型創意產業集群已然屹立于紡織城中。
“目前我們正積極協調打通園區一期內部的紡八路,從而更好地改善區域投資環境?!辟Z海軍說,通過打造產業園區,他們將積極搶占“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文化+科技”“文化+農業”等多產業融合的風口,未來的紡織城將以一個嶄新的面貌向世人展現它的魅力。
時光荏苒,半個多世紀以來日夜轟鳴的織機聲已隨風遠去。但歷史不會忘記,這里曾在新中國紡織工業發展史上書寫過光輝的一頁,而今,新一輩的奮斗者正在擔起復興紡織城的重任,續寫紡織城的發展新篇章。
大華·1935 歷經風雨煥新生
我是一臺立式銑床,看我塊頭不小,就知道我的作用很大,我可是專門用來加工紡織機械里重要的齒輪等零件的。什么?你說我怎么黑黝黝的,這些可是歲月在我身上留下的痕跡,你一定想不到,我已經100多歲了。想了解大華·1935的故事?問我就對了,我見證了這個地方的興衰巨變,也經歷了這里的每一個重要歷史轉折點……
時針撥回到我出生之時,1908年我由美國通用公司生產出來,那時候的我可是個“香餑餑”。1921年,石家莊大興紗廠成立,購置了我這臺洋機器,我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從此也將根扎在了中國。1935年,石家莊大興紗廠決定在西安建立大興二廠。我被寄予厚望,來到西安這片土地大展拳腳。大興二廠開工半年后,改名為長安大華紡織廠。
擴建后的長安大華紡織廠,機器數量大大增加,生產能力大大提升。你聽,那“咔嚓咔嚓”的聲音,是工人們在熱火朝天紡紗織布、生產布匹,這聲音感染著我,我也愈加賣力地做著自己的工作。1936年至1938年,長安大華紡織廠是西北地區棉紡織行業的龍頭企業,當時還流傳著這樣一個順口溜——“大華不紡布,西安沒衣穿”。
但就在我們全廠上下齊心協力謀生產之時,一片烏云籠罩了過來: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了。由于大華紡織廠是生產軍需布匹的主力,因此也成為日軍飛機轟炸的重點目標,這里先后3次遭受日機轟炸。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大華紡織廠也浴火重生。1951年成為公私合營大華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秦廠,1964年成為陜西公私合營大華紡織廠,1966年成為國營陜西第十一棉紡廠……世事變遷,我始終陪伴著大華,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
改革開放后,在市場化浪潮沖擊下,大華生產的產品不能滿足多元化市場的需求,效益每況愈下。2008年10月,大華紡織廠因無力維持運營,宣布政策性破產。那一刻,我也從生產線上退役了。
原本以為我和大華都要退出歷史舞臺,我們的命運就要畫上句號。但沒想到,我們又都有了新的身份和新的使命——2011年,集文化、商業、休閑于一體的新型城市綜合體——大華·1935在原大華紡織廠工業遺存的基礎上建成了。而我,住進了由原來長安大華紡織廠廠房改造而成的西安大華博物館內,向每一個前來參觀的人們講述大華紡織廠的故事。
如今的大華,越來越熱鬧。人們來到這里,或在小劇場觀看一場現代話劇體味別樣人生,或在“live house”熱烈的音樂聲中盡情舞動,或在咖啡館內細細品味一杯咖啡享受慢生活……我和大華,歷經多年風雨,見證了民族工業的新生,見證了新中國紡織工業的發展,今后我們將繼續見證舊工業遺存新生命力的勃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