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貿區:金融要素加速集聚
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3年來,浙江自貿區以不斷提高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為導向的金融改革創新取得積極成效。
中國人民銀行舟山市中心支行數據顯示,浙江自貿區內金融要素正“加速集聚”。市場主體集聚效應逐步提升,區內金融機構網點由62家增至70家,其中法人銀行機構2家;外匯業務標識企業由337家增至881家,增長1.6倍。金融業態發展較好,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由484億元增至675億元,增長39.5%;本外幣貸款余額由519億元增至1078億元,增長107.7%;標識企業累計實現跨境收支195億美元,年均增速為26.3%。
同時,一批創新業務率先在浙江自貿區“落地生根”。浙江自貿區在全國率先開展資本項目收入結匯支付便利化試點,在全國自貿區中便利程度最高,實現自貿區資本項目業務改革的新突破,累計辦理資本項目收入結匯支付便利化試點業務232筆,結匯金額10.04億元,其中2019年辦理191筆8.64億元,金額同比增長9.8倍。
圍繞浙江自貿區油氣產業發展需要,區內油品貿易跨境人民幣結算取得新突破,成功落地首單境外船供油跨境人民幣業務和首單全國自貿區油品企業便利化支付業務,累計金額達6558萬元。支持保稅燃料油加注業務收付匯便利化,支持9家保稅燃料油經營企業完成便利化外匯收支144億美元。
為提升大宗商品跨境貿易金融服務水平,創新“倉單通”產品,完成國內自貿區首單大宗商品倉單質押融資業務,涉及金額543萬元。
在強化監管方面,自貿區建立運行信息交叉核驗平臺,目前已經累計阻止46起冒名開戶的風險事件,預警144個電信詐騙等可疑交易線索,大幅提升了反洗錢客戶識別有效性。